现在已经进入秋季,也到了“养生关键期”。很多人早已有感觉,因为早晚温差比较大,此时难免就会增加身体患病风险。
秋季,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,所以保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,尤其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,才更有助于健康和长寿。
秋季,进入“养生关键期”,防五病、做四事、忌三物,整年都健康
防五病
防呼吸道疾病——别着凉
日夜温差较大,如果在下雨之后气温明显下降,此时冷空气刺激到呼吸道皮肤,人们就会着凉,免疫力下降。
当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较低时,无力抵御寒邪,从而就容易出现肺部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。尤其是老人和小孩。
呼吸道疾病别着凉,早晚添加衣服,不露胸不露背,睡觉不开窗也不要开空调,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。
防心脑血管疾病——控情志
进入秋季早晚温差比较大,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在季节更替之时,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心脑血管疾病,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力求内心平静,让精神情绪更加安稳,避免烦扰,才有助于控制血压。
防风湿关节病——防寒冷
天气转凉,很多患有风湿性疾病的人群容易在这个季节复发关节疾病,尤其是冷热交替的时候。
预防风湿性关节病,注意防寒冷,更应该注意身体保暖,避免直接用冷水洗澡,如果关节疼痛严重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防肠胃病——控饮食
现在已经进入秋季,大量水果上市,但是要少吃瓜类,俗话说“秋瓜坏肚”。瓜类容易使脾胃功能运转,市场也会导致消化功能受阻,严重的可能会增加患胃炎风险。
预防肠胃疾病,控制饮食,不能乱吃,更不能暴饮暴食,以清补为主,尤其是对于本身脾胃虚弱或者有肠胃疾病的人群,更应该少吃大鱼大肉等,容易上火的食物。
防皮肤瘙痒干燥——防秋燥
现在已经进入秋季,空气比较干,中医把这种气候称为“秋燥”。进入这个阶段,人体免疫力会逐渐降低,很容易诱发皮肤瘙痒、干燥等问题。
预防皮肤瘙痒,干燥就要防秋燥,注意为身体保湿,适当涂抹润肤霜,并且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,多为身体补充水分,保证肺部、呼吸道正常适度。
忌三物
秋不食瓜
进入秋季,建议大家不要再吃任何瓜类食物,否则会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,尤其是西瓜。西瓜性寒在夏季属于清热消暑的佳品,在秋季却不宜多吃。
尽量少吃西瓜,不能喝冰镇饮料,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,以防人体消耗过大,增加身体患病的风险。
胃虚弱的人如果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,就会导致脾脏功能异常,也会加重对身体的损伤,造成寒凉之气过多。
不吃辛辣食物
秋季之后容易犯秋燥。此时对于自己的饮食更应该重视吸纳自己的食物,劝你赶紧拉入黑名单。
比如辣椒,生姜,花椒等食物尽量少吃,特别是生姜,古书有云“一年之内,秋不食姜;一日之内,夜不食姜”。
秋季本身就容易干燥,还容易上火,生姜属于热性食物,一次性吃太多更容易增加身体患病风险,希望大家赶紧忌口。
不吃太多油腻食物
经过一个长夏,很多人胃口大减,而在秋季之后食欲也会慢慢好转,此时人的肠胃功能也会更加虚弱,不宜吃大鱼大肉等油腻的食物。
贴秋膘不宜过早,秋季更是应该注意清热润燥,可以适当吃鸭肉,鱼肉,山药,百合,等既有助于清暑热,又可补益。
做四事
宜喝茶,防秋燥
多喝茶,补充水分,滋阴润肺,调节情志,助你秋冬少生病!
比如:尾参桔梗茶:润肺、止咳
将尾参、桔梗、蒲公英根、菊苣根搭配在一起,制成代茶饮,每天热水冲泡,有润肺、止咳的作用。
尾参,入五脏,有“补益五脏,滋养气血、平补而润、生津止渴”之功效,可改善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、咽干舌燥的作用;
桔梗,入肺经,有宣肺,利咽,祛痰,排脓作用,改善咳嗽痰多、咽喉肿痛等症状。
菊苣根,有利尿排毒作用,增强免疫力,保护肝脏解毒,改善血液循环。
蒲公英,有“天然抗生素”之美誉,具有广谱抗菌作用,消除口腔炎症,是“八大金刚”之一。
秋季坚持用以上这四物搭配在一起泡水喝,有助于润肺生津止咳,非常适合秋季饮用,还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,一整年少生病。
宜吃“清润”食物
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进入秋季之后气温逐渐下降,空气干燥,很容易感觉鼻干、咽干,皮肤干痒等等。
进入秋季,在饮食上应该多吃润肺的食物,比如百合,莲藕,梨,苹果,红薯,蜂蜜,萝卜等。
秋季多吃点萝卜,能够吸收较多的水分,补充维生素,钙、磷等营养物质。俗话说“秋后萝卜赛人参”,萝卜对于调理脾胃健康至关重要。
宜添加衣物、被褥
正所谓“春捂秋冻”,进入秋季之后,天气一天比一天凉,一定要注意适当添加衣物,是人体对抗寒冷。
儿童老年人体质较差的人对冷比较敏感的人,更应该注意衣物的增减,早晚多穿点,避免身体受寒。
夜晚睡觉时也应该适当添加被褥,以免寒气进入体内诱发多种疾病,所以身体的保暖至关重要。
宜进行平缓运动
秋高气爽,是锻炼身体的好季节,但是因为人体的阴茎阳气正处于收敛阶段,所以运动不能太过于剧烈,避免出汗太多损耗阳气。
运动以平缓项目为主,比如慢跑,太极拳等,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,让身体微微出汗,就有助于增强免疫力,还能抵抗外邪,健康一整年。
赛车群